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曾维范大师今天就急匆匆在大理走了!痛呀!道行天下论坛,正准备请曾大师解说中国字的根文化,他却走了!跟曾大师接触多次,请他一起吃饭,但是不知道他还是奥运短片制片人。最后一次分手,是我把他送到地铁…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曾维范谈《古老的汉字与中国智慧》
  主持人: 各位老师,接下来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位有着多重身份的人,他是景德镇国家用瓷研究所所长,还是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制片人,不过有一点大家明白,在一个多重身份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信息,这位老师涉及了多种领域,背后还有一个信息,就是他具有多种的才华,这才是让我们惊叹的原因,下面有请曾维范先生带着我们走进《古老的汉字与中国智慧》,掌声有请。

  景德镇国家用瓷研究所所长 曾维范: 大家下午好,很多人说你的记实是从奥运开始的,确实我感觉对汉字的认识、对母语的认识,真正来讲是开始于奥运会。今天既然讲到哲学,我讲一下我的老师辛意云对我的一些教导,以及从他的教导中我自己对母语的一些认识。

  曾维范: 来这次论坛我特别高兴,因为主题叫做“亲近母语”,我们离开我们的母语真的很久了。我的老师对我讲:中国没有哲学,严格意义上来讲中国只有称之为“中国思想”的一个系统,那么哲学是西方的一个概念、一个学问,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传统思想来作为另外一个参照物,我今天讲的就是怎么来看,所谓一对一对相仿的汉字在传统思想里面究竟代表什么。

  曾维范: 我们看一下第一对是“行”与“止”的对比,这是奥运会开幕式的那一幕,北京的路刚好是“行”字,今天我们还是用它,甲骨文的时候“行”是这么写的,实际上就是画了一个大路,跟甲骨文同期的是金文,金文是圆滑的,到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的时候,“行”字写的仍然是一条大路。

  曾维范: “止”以前理解就是站住不动,其实这个理解已经远离我们祖宗原来的意思。比如奥运会的“脚印”最初我们设计的时候,原来打算画成人的脚印,但是技术问题达不到,其实全世界脚印都是这样画,包括古希腊、古罗马脚印也是这么写的。但是我们甲骨文把它抽象为线条,在抽象过程中进行了精心的设计,里面是有思想的。我们的脚对于劳动来讲非常重要,所以我们在抽象的过程中是经过思想的,汉字里面是有思想的,这是甲骨文的写法。同期的金文有是这样的,因为金文要把青铜做进去,所以不可能是尖锐的,因此金文只能够写成这样,因此到了后面小篆的时候,就写成今天的“止”。

  曾维范: 这就是“行”和“止”,因此“止”是脚印,指的是往前走。我们说的大学之道,在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,是走向至善的那条路。我自己的总结是:“行”是沿着路前行,“止”应该是思考以后对道路的选择。我们说停止、制止、阻止,以前误读了,认为“止”就是不动,是不对的,“止”本来就是脚的动,它是被外力所停、所制、所阻。

  曾维范: 包括大师们对“止”字也有误读,比如《论语》中讲到,子路跟着老师走,后来走丢了,他碰到一个老丈人,然后去问路,老丈人不管他,子路很恭敬地在旁边立着,止子路宿,其实应该是引领子路到他家去,这个“止”字好象是动画片中的一个脚印,这个脚印只能够是引着他去或者领着他去。

  曾维范: “耻”,什么叫做“止”,这边是一个耳朵,这边是一个“止”字,听到别人对你不满的时候,你必须停止重新找路,而不是站在那里不动或者继续坚持自己,那是错误的。“耻”是指要用心来听取别人的说法和意见,听完了应该是“止”,也就是重新选择你的道路。

  曾维范: 有人就问:“静止”是什么呢?其实有两个意义,一个是引着大路直走,另外一个是碰到问题的时候认真思考,重新选择道路,以重新出发。这就是中国思想传统里面反反复复出现的一个生命启示,非常重要。所以汉字的造字其实是经过设计的,是经过思想的,而不是说只是画了一个图。

  曾维范: 外国人读我们的古书最重视的就是《道德经》,德国的大使跟我说:我们德国是因为《道德经》而崇敬中国,《道德经》德国有50多个版本。我去看“道”到底是什么,“道”无非是指一个睁大眼睛认真在看路的人。庄子说:道行之而成。韩愈说:由是而之焉之谓道。有一个向往的理想和目标,又由我们的行动来完成,回首一望,既见大道,谁所行,即为谁之道,所以我们说有天道、地道、神鬼之道等等,这是我们对“道”的看法。

  曾维范: “理”是什么?是“田”,“田”下面一堆“土”,这是“土”字,比如说尧舜的“尧”最初是这么写的,三堆泥,底下有劳作的人。尧是当年发明陶器的工匠,陶器的发明在全世界都是一件天大的事。有了陶器之后,第一在吃方面有了熟食,原来只能烤,现在做出陶器来可以烧、煮,可以做成羹吃热食,慢慢的人类食物跟动物分开了。有了尧发明的陶,有了瓦片、碗,这是全世界各国出土文物可以看到的,这样就有了食物的卫生。

  曾维范: “田”加上“土”就是今天的理,原来我们在沼泽地旁边建立了田地,沼泽地经常会发大水,我们并没有把沼泽地全部平整,而是依照沼泽地高高低低种上了田埂,田埂是用泥做的,用田埂围起来的那一块,中间的就是“理”。

  曾维范: 道理的“理”是什么呢?这边是一个“玉”字,这不是“丰”,古时候这个字是“玉”,因为最早的中国货币是“玉”,我跟中央银行那些银行家们讨论,他们都同意我这个说法、。最早中国的金融是“玉”,中国五千到八千年这一段所用的货币是“玉”,不然不可能在八千年前就用那么多工夫做一个一个小的玉件,并且玉件上有洞把它串起来,那是最早的货币,那时候叫做“玉本位”。

  曾维范: 两个“玉”加起来又是“朋”字,“朋”是有备而来跟有求而来,带着钱串子来的,“友”是两只手握在一起患难与共的。也就是说它在这个“理”字上加了“玉”字旁,因为所有玉石都是一块大石头,外面是土,里面只有一点点玉,所有一块石头很多切开来里面是泥,泥是里面存在的这一块,我们认识不认识它都在,因此我们用玉石中间这一块来比喻道理,任何行业都有做得最好的,看我们能不能发现,任何事情都有理,看我们能不能去发明,“理”你了不了解它,它都在。比如在教书、拍电影、扫地、缝衣服等等,每一个行业都有它的“理”,当你明白了这个“理”,然后一心一意去做,做到极致,你就得到了这个道上的德。

  曾维范: 所以道德的“德”跟西方讲的、跟马克思主义、毛泽东思想所讲的“德”不是一个意思,“德”是什么。“德”是一个大眼睛,这是往前看的符号,下面是一个心,对“道”认识越彻底的越是有德,所以古代的“德”字可以通用。我们讲任何行业之间没有贵贱,只要你做到了极致就是有道德。

  曾维范: 既然说“由是而之焉之谓道”,则由此至彼很多道,有君子道、小人道等等,大道不一定能通,好象我们现在就不是太通,这是在普通生活层面上讲道德是这个道。从孔子开始研究人,怎么样成为一个互相关心、互相爱护的一个大团体、大群体,讲的是儒家的正面,接着又讲儒家的左面、右面、前面、后面等等。

  曾维范: 到了老子的时候,实际上进行了总结,开篇就说“道可道非常道”,“道”如果可以像我刚才说的那种“道”就不是“常道”,它把“道”抽象成是宇宙间不以任何意志所转移的,永远不停止的变化,由于宇宙是永远不断在变化的,我们人类永远只能认识到其中的一个局部跟片面,更何况老外认识的是他们那个世界的局部和片面,我们中国人认识的是我们生长的这一片土地局部和片面,所以不要对任何事、任何结论都认为它是永远的真理。

  曾维范: 我们再来看“动”跟“静”,这本来应该是矛盾的、是对立的。“动”是什么呢?“动”是一个人站在地上,把东西背起来,这叫“重”,背起了重物,这边是一个利器的“利”字,“利”字原来是南方的耕作工具和北方的耕作工具,加起来就是“动”,这是挖地的,挖地的时候利器是往下的,当你背起东西来也是往下的力量、吸引力、自然的力量,这就是“动”。其实说我们中国没有科学,你在汉字里可以看到,原来我们是对大自然的各种规律充满研究的。

  曾维范: “静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,我刚才讲静止到底是什么?至少这个静止是不动的?不是。“静止”有两种写法,第一种写法下面一个平凡的“凡”字,因为衣食住行才叫“凡”,跟衣食住行最有关系的,跟这个字像的也只能够是“房”字,原来从北到南总共有四个流域,包括黑龙江、黄河、长江、珠江,四个流域都是沼泽地,应该是在万年之前在这四个沼泽地上星罗棋布文明开始发生。

  曾维范: 我们今天的历史书说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然后开始扩散。以前说的星罗棋布中国文明发生在四个流域的沼泽地,这个文明说的是对的,不仅这些文明没有区别、没有先进落后,而且完完全全是同期发生的,而并不是说从黄河文化流到哪里。像浙江这一带,从8万年前的河姆渡,现在有重组的证据,河姆渡的这种建筑流传到世界,现在存在于环太平洋南边一串的小岛,实际上是从浙江宁波河姆渡流转出去的。

  曾维范: 以前挖铜矿的矿井,铜矿挖出来后炼成深红色的叫丹,深红色的铜矿埋在土里去长出来的是绿的,铜锈是绿的,当年挖出来的青铜器不是像今天展览这样全部是绿的,里面还有二十多颗所谓的摇钱树,挖出来的时候上面挂了密密麻麻的都是钱,全部是绿的,我就想起一个故事,说几兄弟其中的一位,觉得种果子可以收获,我种钱呢?他就拿钱去埋,埋下去一直不长,最后挖出来一大堆的铜锈绿。

  曾维范: 所以用这个字来表达“青”,来描写植物的颜色,无论是化学的变化也好,无论是植物生长也好都是没有声音的,静悄悄的,可是它在动,它在变。因此“静”这边是两个手在争一个东西,把它争成弯的,这就是后来的“争”字。一个表达绿色的“青”字加上一个“争”字就是“静”,所以“动”与“静”这两个字描述的是不同的动物跟植物之间的变化,都在动。

  曾维范: 接下来这是字“好”,“子”代表非常活泼的一个小孩,“女”我们说母亲跟孩子的梦想是最美的梦想,这就是“好”,男女之间的梦想是最浪漫的梦想,也是“好”,早上薛瑞萍老师在这里讲的好就是这个“好”。

  曾维范: 我们来看土地的“地”,为什么这么写?一边是“土”,一边是“也”。“也”是什么?“也”字跟“虫”字古代是一个字,为什么一个“土”字加上一个“虫”字就是一个“也”,我回老家讲到这个事,农民说太简单了,这不就是蚯蚓吗?挖下去每个蚯蚓都带了一个泥巴,土地才是主人,这边挖下去是,那边挖下去也是,但今天挖下去没有了。

  曾维范: 举一个例子,我一位很好的朋友打电话说你讲的这个“也”非常对的,她现在退休在北京郊区种菜,她的先生是原来研究激光的,他们种菜的方法就按照古法来种,完全不施肥、不打农药,结果两年后那小小的一块土地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,所有的虫都跑到她的地里,所有的鸟也跑到她的地里,只要她种出来的东西,所有的鸟都去吃,松鼠也搬她的东西,已经绝种的刺猬也来了,这么多动物都去吃她种的东西。

  曾维范: 再来看“善”与“恶”,“善”原来是两个字,一个是羊的眼睛,一个是羊的语言。今天早上我听到流泪,因为善的声音是深入人心的,为什么我们要思教?为什么中国有一串含着“羊”的字是我们的理想?“善”表达在眼光,“善”表达在态度、表达在声音,羊的声音是什么样?羊从来没有恶声恶气的,羊叫的时候一个是垂死、认命,母羊在叫的时候是呼唤小孩,小羊在叫的时候非常好听,就像孩子在呼唤母亲。

  曾维范: “恶”呢?当一个人很善良地给大家教育的时候当然比一个人恶声恶气的好。“恶”是什么呢?当行的路被堵死是“亚”,心的路被堵死是“恶”,因此“人之初性本善”讲的是人出生时的本性,“人之初性本恶”讲的是人的另一面,它不是对立的,只是说明有这么一个可能性,因此这是以前的“恶”。当然古代造这个“恶”的时候,跟今天讲万恶的旧社会、万恶的美帝国主义是两码事。

  曾维范: 当你的口不能跟人家沟通的时候叫“哑”,当你消化道不通要呕吐的时候叫“恶心”,这就是不通,不通有没有办法呢?还是有办法的,就是你怎么看这件事,你能不能够行止有度,能不能够进退?

  曾维范: 我曾经跟我的老师讲到重新选择的时候,我的老师就讲其实中国有一个“阴阳鱼”,它是一种生活体验,是一种生命经验,并不是一个神秘的东西,它是什么呢?当一个东西蓬蓬勃勃地生长,非常强势的时候,往往它在生长中间已经埋藏着一个死亡的因素在这里。当一个东西从死亡再生,它默默的不断长大,非常弱小,可是在这里肯定有一颗生长的种子。

  曾维范: 今天上午薛老师讲到“精神”,我认为有一个事一定要跟大家分享,我在奥运会时期不断跟季羡林老师讨论“有”跟“无”。“无”是什么呢?君子无争但又要比赛,什么意思?我后来就给他做作业,我就去找答案,最后我给他的答案他还是认同的,他不否定。“无”最早这样写,一个大人,拿着一个可以点燃的松枝,它是什么意思?是指部落的生活里面女人是纺织、种地,男人去打猎、种地,谁种归谁这叫“私”,为什么用这个呢?“私”是一个绳套野兽,这是一个技术活,所以谁套是谁的,因此“私”最早用这个符号来表示,种地也是谁开荒、谁种地、谁收获,所以这叫“私”。

  曾维范: “八”是什么,是数字里面最可分的那一个,可以分为多次。“私”这是私,男人打猎回来,部落里要分,“有”就是分到一块肉,分了两块叫“多”,分了一点叫做“小”,分了一点肉渣叫“少”,这就是物质。部落除了物质生活,一定要有精神生活,没有大家成为一个群体的精神生活,这个部落肯定是败的,活不了多久。

  曾维范: “无”实际上就是精神生活,它指的是篝火晚会,篝火晚会要跳舞,加上两个脚,那就是舞蹈的“舞”,也就是说这个“无”字讲的是精神生活,我们说无畏、一定要重视什么,今天大家眼睛只盯着物质,再也不去讲精神,肯定是一个错误,我们这个大部落就会有危机。

  曾维范: 我一直在读钱宾四先生的书,越读越觉得自己心里特别的惭愧,每次读我都会有要流泪的感觉。中学跟西学是平衡的系统,可以互相交流和吸收,可是无论在哪一个行业,统一用西学来解中国的学问实际上会走入误解跟不解,这两者西方人现在认为它只能共生共融。我们的祖先造字跟老外不一样,老外是创造一个符号系统,而我们不是,我们是通过一个对话的过程来建立一种思想、来记录这种思想。所以如果你不走用西学解中学这个路,会自然走到要消灭汉字那条路,无数人要呼吁消灭汉字,但是最后又都走回来,尤其是陈独秀,大家如果感兴趣可以去读他最后十年写的那本书,他是最早呼吁把汉字灭了的人,但是他用最后十年写了一本书,他把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来了,他真的是一个秀才。

  曾维范: 钱宾四先生说:要了解历史,应该怀有温情与敬意,而且要同情当年的困境,而且我慢慢体会这不是同情,而是要了解文化发生的原因,要回到当年的历史、地理、人文,这时候你会重温当年先祖的那种情感,你肯定会自然而然产品敬意,这就是钱先生所说的温情的敬意。因为这样,所以我对钱先生开始好奇,后来非常尊敬又亲切,现在我觉得他是非常亲近的老人,时常感觉他就在。

  曾维范: 我每一次跟老外讲,都说全世界你们的民族原来也是象形文字,我们也是象形文字,何以我们走到今天而你们变成拼音?这里面肯定有原因,最近我跟希腊文化部一直在交流,他给我提供的这些汉字,里面有很多跟我们的一样,这是古希腊的文字,为什么它没有走到底?我的想法是因为汉字有境界,各种各样的关系以及精神上的交流,汉字所造的字合乎自然,有我自己。

  曾维范: 大家去看汉字,就讲“赋”、“比”、“兴”,刚才讲了“止”字大脚印,脚踏实地叫“止”,我在走路,风情无限,钱先生说孔子的日常行为始终是跟平衡上非常接近的,他是与人共之的,可以跟任何人一起走,不是说他高高在上。你仔细去读《论语》,他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,心所之为志。吟志成诗,这并不是我们今天唱红歌之类的,那是一个误区,最后是走到一个死胡同。“字”是什么?包括今天早上老师所念的那些童谣跟我们的诗经去读都是字,那些就是字,那些都是我们完全可以与人共之的。

  曾维范: 比如说“水”写景,“木”造景,为什么说造景呢?我们把木底下的根写出来,造景符合自然。“草”写景,“之”有自己,“花”本来是写景,可是下面写了一个“化”字,化是一个人跟他的影子、一个人跟他的神、一个人跟他民族的过去叫做“化”,花开的时候包含着植物的过去和未来,它是有“我自己”。这样来读实在是很美。“路”是造景,这是一个高低的符号,下面是“土”,中间是“分”,这是陆地的“陆”,日本把“之”解释成“的”,它来源于英语的一个符号,就是日本的“花”,应该是草木之花。

  曾维范: 今天早上的老师在这里讲到的那些我都非常赞同,我觉得我们现在是一个停下脚步来重新选择时机的时候了。我就讲到这里,谢谢大家!

  主持人: 我们古老的汉字表达的是我们的祖先对于天、地、人的认识和思考,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到今天也仍然进行着,因为我们仍然没有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。我们都是教师,我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,下面有很多都是教师和家长,我们每天在写字也教孩子们认字,但今天听了曾老师的演讲,我觉得我们在看那些熟悉的字的时候,不仅是一个符号,而是一个故事一幅画面,我们应该把今天的收获带到我们的课堂、带到我们的教学,对我们的教学有一点改变而不是增加,因为我知道老师和孩子们都很累,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?我觉得是一种选择,还有刚才曾老师讲到的“道”,我们要顺应孩子的成长之道,然后来选择、来打通,我想这是中国语文教师应该学会的一点中国智慧,再次感谢曾老师。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育琨

王育琨

636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北京地头力经营管理机构创始人,首席架构师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