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稻盛悟道:柿子树下的惊愕、担当、反省、致知

惊愕,担当,反省,致知。谁能想象得到,一颗柿子树的事件,竟然让稻盛和夫“龙场悟道”了!“我若向刀山,刀山自我摧;我若向地狱,地狱自消灭”。孩子们所向披靡就因为一条:孩子天生素直更容易致良知!


王育琨



一次与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吃饭,谈话舒缓惬意,给我很多启迪。

  

看着谈话空当,我提出一个问题:“稻盛先生,你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个你小时候的故事,这个故事跟您后来经营企业又有很大的关联。就是说,今天您之所以成为经营之圣,儿童时哪一件事对你触动最深?”

  

稻盛和夫笑笑,看上去他很满意这个问题。他点上一根烟,慢慢抽着,吐了一个烟圈,仿佛重新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。他想了一会儿,少儿时的青葱岁月一下子拉进他的脑海里。


儿时稻盛胆小怕事,自己一出门就常常回家告状。每当这时,妈妈就地给他一根棍子,让他自己去摆平。久而久之,道声就不害怕了,甚至后来变成了孩子王。这个细节在稻盛哲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点:毅勇。已拥有这样几层具体含义:敢于担当,勇于担当,勇猛精进,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。


当了孩子王,稻盛和夫尝到了差使人的快感。可小伙伴们也是一个团体,如何掌控这个团体,给稻盛和夫提出不少挑战。当头头可不能光靠蛮力,还需要人格魅力。所谓人格魅力,他发现需要有气势、魄力、智慧,当然最重要的还要有正直、正义和公平。有私心的人,当不了孩子王。小伙伴们的反应更直接,你若只考虑自己,伙伴们说走就走了。有时,为了保护伙伴,稻盛和夫明知不行也要出面,被人打得趴下也不能躲着走。

在稻盛和夫的孩子王时期,有首一直在激励着他的歌谣唱道:“我若向刀山,刀山自我摧;我若向地狱,地狱自消灭”。面向刀山,面向地狱,面向一切危难的精神,就这样深埋在小稻盛和夫的心田。这其中表现出来的血性,成为他晚年呼唤“垂直攀登”的种子。


想起这些往事,稻盛和夫不仅露出了惬意的微笑。他讲了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件事。


那是初中一年级时,一个同学一直追随稻盛这个孩子王,受到保护。他跟稻盛说:“我家里有棵大柿子树,爷爷知道稻盛君对我很好,想让稻盛去摘柿子吃”。他的家有点远,稻盛不愿意去。这个同学就锲而不舍,每次见了都说。几次三番邀请,稻盛却不过这份情,就带着小“喽”们上门去摘柿子了。满树的柿子,把小伙伴们乐坏了。几个人把柿子树上的柿子一扫而空。还带了一些回家。

  

没想到,第二天同学的爷爷就气势汹汹地跑到学校校长室兴师问罪:“听我孙子说了,有一个叫稻盛的小子,不听劝阻,擅自到我家摘柿子,真是太不像话了!”听了这话,稻盛当时愕然了。老爷爷的指责、老师的批评,都不起什么波澜。关键是同学的言不由衷让他惊愕。

  

人性,太人性了!有些人虽然口口声声地说“Yes”,但其实并非如此。语言中并没有其独立的含义,而是说这话的人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人格反映。一个“孩子王”从这件事中学习到了人生哲学第一课。

  

惊慌之后是深思。稻盛看着那个可怜的喽啰。正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显然他不是腹黑,就是想讨好他,可是做不了爷爷的主。于是他就担当下来,挡着爷爷和校长,承认错误。表示自己会为这个负责。爷爷说怎么样赔都行。爷爷看他态度好,也就不追究了。


惊慌。担当。爷爷和校长放过了自己,稻盛和夫则没有放过自己。他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之中。


为什么是他这个孩子王错了呢?他到底错在哪里?为什么他会误读信息?人的一生不知要经历多少令你错愕与惊慌恐怖的事件。每个事件都是一个内省价值的契机,可惜被我们轻易放过去了。稻盛和夫的这个思考,价值很高,或许一个人后来是否可以成为经营之圣,就在于有无这养的反思了。


自己是孩子王,出了这样的事,当然是自己错了。反省到心悦诚服说自己错了。就不会再抱怨了。这个还不够,还要追问错在哪里?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?


稻盛和夫恍然大悟。自己没有站在那个同学的爷爷的角度上想问题,没有站在自己家的柿子树一年到头结了柿子,是不是喜欢别人来糟蹋?自己家里也有颗柿子树,上面结的柿子都是有数的,有些要分给邻居,有些药给亲戚。为什么自己作为头头,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呢?


这件事一直在稻盛脑海里发酵,他自己盲目,无明!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!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一系列抉择,干这个不干那个。可是,抉择背后的价值罗盘到底是什么?那个指引你决策选择的价值是什么?这样一思考,柿子树的事件就不是个小事件了,它关乎抉择的一个重要枢纽。说一千道一万,在那个当下,就差一个问:作为人何谓正确?


每一个当下的抉择,到底什么来当家?是听凭翻江倒海的私欲来掌舵,还是统归来那个当下的“致知”或“致良知”?如果是后者,那就是要在每一个当下追问:作为人何谓正确?


一个不经意的柿子树事件,居然在稻盛和夫那里发酵、发酵,最后归属到抉择的枢纽“致知”上来,真令人亦非所思!王阳明晚年悟道“致良知”,一下子如电闪雷鸣般,把他一生所学有了一个出口。他感叹:


“致知二字,是千古圣学之谜……此是孔门正眼法藏,从前儒者多不曾悟到,故其学说卒入支离(1523年)。”

  

当今移动互联时代,信息爆炸,决策难度增大。每一个维度的欲望,都有一大堆的钩子,也有一大堆的证据。这时,你要考虑更多的变量,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欲望相互冲突纠结的混沌之中,做出决策。而且,各种边界越来越模糊,变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,你不可能等到万事俱备再做决策。


决策者,一方面被现实的困难所困扰,另一方面机会扑面而来而又转瞬即逝。稻盛和夫常常能在恰当的时机做出恰当的决策,这是为什么?别人可以帮他概括提炼出好多个因素。让稻盛和夫自己说就一条,即在纠结的时候问一句:作为人何谓正确?我这样做对吗?他会怎么想?良知就产生了,善就会凸现出来。跟随你的良知,你就会做出好的决策。


稻盛悟道:柿子树下的惊愕、担当、反省、致知


你有这样的反省习惯了吗?你找到自己致知的窍门了吗?

 

稻盛悟道:柿子树下的惊愕、担当、反省、致知

0

话题:



0

推荐

王育琨

王育琨

636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北京地头力经营管理机构创始人,首席架构师。

文章